李宁接替安踏成奥委会赞助商,奥运红利争夺战正式开启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9:03 浏览量:2
李宁和安踏两个国产运动品牌之间,一场新战事悄然展开。
1月15日,上海联交所发布公告,李宁公司正式接替安踏,成为2025至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。
这表示李宁将在巴黎奥运周期内,成为中国代表团运动员领奖服与相关装备的唯一提供方。
这场交接标志着两家企业在品牌层面的一次“换位”。
过去16年里,安踏主导了奥运赞助资源,借此实现了品牌认知、科技研发和营收规模的同步增长。
如今,李宁重新站上奥运C位,是否就意味着它将在新的周期中实现“逆转”?
很多人看到李宁“顶替”安踏成为奥运赞助商时,第一反应是“李宁要翻身了”。
确实,这是一次重要的品牌跃升。
奥运资源具备排他性,李宁此举获得了最高级别的体育营销平台,还将在全球范围内绑定“中国代表队”的国家形象。
不过,从2009年起连续赞助中国奥委会的安踏,用15年时间将年营收从58.75亿元增长至708.26亿元。
这背后,不是只签下一纸合同那么简单。
安踏在这期间持续投入运动科技、优化品牌结构、扩大零售渠道,构建起一个多品牌矩阵。
李宁能否复制安踏的增长轨迹,结果还未可知。
李宁与安踏的差异,体现在它们对待市场的策略。
2025年上半年,李宁调整了线下渠道,净关闭51家低效门店,同时在北京、上海等地布局旗舰大店,并推出鞋类专卖概念店“SOFTLAND”。
一系列举动证明:李宁正在向“单品牌、多品类”的专业化方向转型,试图用高坪效门店和专业子品牌重塑品牌心智。
与此同时,李宁旗下的“中国李宁”系列定位高端时尚,承担品牌形象输出的角色;“李宁YOUNG”则聚焦青少年消费群体。
安踏的回应,则全然不同。
安踏主品牌继续赞助中国国家体操队、游泳队、三人篮球队等项目;旗下品牌迪桑特签约中国铁人三项国家队,可隆接替凯乐石,成为国家攀岩队赞助商。
这种多点布局的方式,在实际市场拓展中更具穿透力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安踏除主品牌和FILA以外的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1.1%,达到74.1亿元。
其中,迪桑特同比增长超40%,可隆增长超70%,MAIA ACTIVE维持在30%以上。
这也说明,安踏正在用“群狼战术”应对市场的变化。
品牌的竞争,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竞争。
安踏在组织层面实行“教练+前锋”的组合。
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被称为“丁教练”,他为品牌引进并培养了诸如徐阳(安踏主品牌前负责人)、姚剑(前亚玛芬体育大中华区总裁)等实战型“前锋”。
这些人被安排到安踏各子品牌中。
相比之下,李宁则更多由职业经理人主导品牌运作。
李宁本人近年来更偏向于投资人角色,推动非凡领越收购Clarks、堡狮龙并尝试电竞等新业务。
从营收体量看,安踏仍处于领跑位置;从品牌聚焦角度看,李宁的优势也不容忽视。
国产运动品牌已不再处于“红利时代”的初期阶段。
安踏和李宁谁能走到更远,就看接下来谁能把资源变成成果。
- 上一篇:安踏李宁,开启新一轮“蓄力战”